銅銀片腐蝕實驗儀(依據GB/T 5096或ASTM D130)通過將標準銅片或銀片浸入油品,在規定溫度(如50℃、100℃)下恒溫數小時,評估其對金屬的腐蝕傾向。該實驗對溫度穩定性極為敏感,溫控失靈與浴液老化是兩大高頻故障,直接影響腐蝕等級判定準確性。
一、溫控失靈的識別與處理
現象:設定50℃,實測溫度波動>±1℃,或升溫緩慢、無法恒溫。
可能原因及對策:
溫度傳感器漂移:使用經校準的外置溫度計比對,若偏差>0.5℃,需更換PT100探頭;
加熱管積垢或老化:長期使用硅油/石蠟浴液易碳化附著,降低熱效率。建議每6個月清理加熱管,并檢查絕緣電阻;
PID參數失配:環境溫度驟變后,原控溫參數可能不適用。可進入工程模式微調比例帶(P)、積分時間(I);
繼電器或固態開關損壞:表現為加熱間歇性中斷,需更換控制模塊。
二、浴液老化問題與更換建議
常用浴液包括硅油、石蠟油或專用導熱液。長期高溫運行后會出現:
顏色變深、粘度增大:導熱性能下降,導致溫場不均;
產生異味或冒煙:表明已氧化分解,可能釋放酸性物質,干擾腐蝕結果;
水分侵入:形成乳濁液,加速金屬試片非油品因素腐蝕。
處理建議:
更換周期:硅油建議每500小時或6個月更換一次,石蠟油更短(約3個月);
更換操作:冷卻后排空舊液,用無水乙醇清洗浴槽,烘干后再注入新液;
優選浴液:選用高閃點(>300℃)、低揮發、抗氧化型硅油,延長使用壽命;
液位監控:保持液面高于試樣試管頂部10 mm,避免局部過熱。
此外,每次實驗后應及時取出試片,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假陽性腐蝕。
綜上所述,銅銀片腐蝕實驗看似簡單,實則對設備狀態高度依賴。定期維護溫控系統、及時更換浴液,是保障“一片定等級”結果公正、可靠的基石。